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下一個增長點?重喚榮光的時刻


固然受到日本近二十年經濟衰退的影響,日本藏家不再是拍場的追逐焦點,但透過近十年當代藝術收藏模式不斷向「新興國家品項」靠攏,以及大亞洲藝術生態的改變;不僅新面孔的博物館與畫廊在各城市層出不窮,年輕一代藏家對藝術的興趣與日俱增。這被稱為「失落的二十年」的狀態,似乎在近幾度的市場推廣後,正從本土市場走向更廣泛的亞洲市場,據佳士得中國區總裁蔡金青的說法:尤其中國藏家的加入讓這一品項未來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與台灣當代藝術的處境略略相同,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展現空前榮景之際,日本當代也受到了空間壓縮,除了少數擁有厚實底盤的明星尚能持續活躍外,大多數自2000年後無一倖免地彷彿消聲滅跡。故此,這些明星也同步奠定了外界對日本當代藝術的刻板印象:超扁平、卡通。但在愈不景氣的年代,「明星方是免死金牌」的效應愈發作用。2013年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巡迴展的接力賽為市場先燃起了星星火花,《Infinity NetsT.W.A)》(2000)在是年倫敦佳士得秋拍以131萬英鎊成交,迎來2014年足以燎原的攻榜態勢。《White No. 28》(1960)不僅以710.9萬美元成為2014年日本當代藝術拍賣市場Top10的冠軍,直至今日仍是藝術家作品拍價尚未可破的神話。進而帶起一股波動,草間彌生藏家們2015年趁勝追擊,一連舉出了四件作品進入新一年度《典藏拍賣大典》日本Top10的成績。追於其後,是2015年夏天首度在香港舉行個展「無常人生」(Life is only one)的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此次是睽違兩年後的再回鍋,以三件作品入榜。順著4321數量分別入榜的是,近幾年市場熱議的關鍵字「具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十萬八千本護摩行》(Jyumanhassenbongomaku1977)名列第六,《秘火》(Hika1999名列第十以及唯一一位雕塑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的《三德》(1966,名列第五。

相較上次天下三分,這次乃四雄割據的局面。


草間彌生之年
如果說2014是白髮一雄之年(畢竟將Top10囊括了6席),那麼2015便可謂草間彌生之年。除了榜上《NO. Red B》(1960,名列第1)、《Interminable Net #3》(1959,名列第2)、《NO. Red A.B.C.》(1960,名列第4)、《Untitled》(1967,名列第7)外,今年還有《Infinity Flower Petal》(1992)、《Infinity-Nets [TSSXPZ]》(2007)、《Pumpkin AA》(2012)、《Infinity Nets OPRT》(2004)等作成交價皆高於預估價,成績斐然。而2015年分別在高美館、國美館開幕的「夢我所夢: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以及藝術家操刀設計、年底在彰化縣員林火車站亮相的公共藝術《我踩著高跟鞋出發,去見我的男朋友》,在在為其知名度錦上添花。遑論台灣大大小小的藝博場合裡,點點、南瓜等符號已必不可少也數步可見,甚至充斥在民眾的打卡照中。


就榜單來說,入列四件作品以《NO. Red B》的成交價5452萬港元最高,且大幅度地突破預估價3千萬至4千萬港元。歸根究柢,除誠如蘇富比官方說法:「紅色在草間彌生創作生涯中不單佔據著極其重要地位,既是其一生的創作源泉,亦指引著藝術家日後創作白色《無限網》。」《NO. Red B》更「是至今為私人藏家所收藏最重要、最早期及二十餘年來亮相拍場中最大型的紅色無限網作品」,甚至比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典藏的《No. H. Red》(1961)來得壯觀。可視為藝術家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創作的延伸,而這也是市場普遍追捧此時間帶作品的原因。

這十年來,草間彌生的市場拍賣總值從2004年的93萬美元增長了數十倍,2015年拍出488件作品,總拍價已達5800萬美元,較2014年的3545萬美元多了2千多萬美元的成長;據《Artnet》統計,草間彌生乃2015年最受藏家青睞的在世女藝術家。


奈良美智回鍋再灶
雖然去年4月網路媒體「湃思紀」製作了專題「瘋日韓:請草間和奈良先休息!」,指出當前日韓文化正興的年代已不再讓這兩位藝術家專美於前,而有了更多元且大量的其他藝文活動與明星。不過,在市場上,或者至少就2015年的熱度而言,草間彌生與奈良美智依然稱霸一方。

前文已提過草間彌生現象了,那麼後者呢?這睽違多時再現江湖的無邪小女孩,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形容還挺恰當的。因為單就Top10榜單而言,《The Little Star Dweller》(2006,名列第3)的尺寸227.3×181.3公分,幾乎追平了上次2014年個人成績榜首《Night Walker》(2001)的228×182公分。上上個出現逾2公尺的破紀錄大作(《Princess of Snooze》〔2001〕)已是2007年的事了。難得一見的預期心理,使拍賣公司佳士得訂出了藝術家拍賣史上最高的預估價300萬至500萬美元。不難想像大夥兒似有趁著草間彌生拍品不斷追高的時刻,再推奈良美智一把的企圖。可惜拍場總是瞬息萬變,面臨119日「藝術家與繆思」強敵環伺之夜,眾人尚未完全從莫迪里亞尼《斜臥的裸女》以17040萬美元天價成交的讚嘆中抽離,該作最終僅以290萬美元落槌,成交價341.3萬美元。但仍刷新2015年此前藝術家上拍作品的價格,包含513日紐約蘇富比上拍《Baby Blue》(1999)的成交價217萬美元、530日香港佳士得上拍《Yr. Childhood》(1995,名列第9)的成交價1972萬港元、104日香港蘇富比上拍《In the Darkland》(1999)的1208萬港元、1014日倫敦菲利普上拍《Missing in Action》(2000)的成交價1986500英鎊。遑論2015年刷新個人前十拍賣高價的尚有《Tempest》(1995)和《Sleepless NightIn the White Room)》(1999)。換言之,前十有七是2015年改寫的。

奈良美智的價格從2000年左右進入市場以來不斷攀上。若以油彩、壓克力畫作為依據,2002年皆在紐約佳士得以23900美元成交的《So far apart》(1997)、《Little Black Bunny》(1996),到了2006年,《Missing in Action》(1999)則在同城市同拍行可以95萬美元拍出。隔年(2007)再憑《Princess of Snooze》(前述所提)將價格上漲至150萬美元。之後受金融風暴影響,雖略顯疲態,但2011年後又開始了多筆逾百萬美元的交易,令人幾乎忘了其在2009年至2010年間作品未能突破60萬美元成交的慘狀。這股熱潮遇上2013年香港蘇富比為其舉行的全球首度專拍「你不孤單——黑河內珍藏奈良美智作品」,幾乎可說如虎添翼,飛破了多項紀錄。而在2015年,除《The Little Star Dweller》外,上述作品多120×110公分,且都突破了預估價。作為與村上隆、草間彌生齊名的奈良美智,是否真如香港蘇富比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曾在2013年所料:「奈良美智在中國沒有受到太多藏家的關注。此外,因為她沒有工作室,作品被拍賣的數量不多,價格也相對被低估了」呢?明年一役勢必令人十分期待吧。


具體派大勝利
喧鬧了一段時日的具體派雖由吉原治良(Jiro Yoshihara)於戰後領軍成立,但一直以來市場價格都屬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馬首是瞻,鋪陳年歲也較為悠長,累計上拍量逾五百多項,知名度相對較高,更是藏家們除上述藝術家之外的另一出手標的。尤其2014年,一人囊括年度拍賣Top 10的六席,可見藏家們對其的追捧程度不同一般。然而,這股熱情到了2015年興許受到眾拍賣行對具體派其他成員的提攜影響,此消彼長的作用使資金重新分配,白髮一雄2015年的表現不如2014年猖狂,回歸平穩。但後座力還是有的。香港蘇富比44日春拍拍品《十萬八千本護摩行》(1977,名列第6),成交價依然高過預估價並以2408萬港元小漲作收,成為藝術家生涯第五高價拍品;而緊接著6日登場香港保利的《秘火》(1999,名列第10),千萬港元起價,經幾口競價後以16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1888萬港元,乃個人高價排行第九。


然而,這份理性遇上了具體派其他成員卻產生闊氣萬丈的激情,元永定正(Sadamasa Motonaga)、嶋本昭三(Shozo Shimamoto)、田中敦子(Atsuko Tanaka)等都有非凡突破。他們的作品最早約在2000年前後進入拍場,沉寂一陣子後在2008年左右又起波瀾,比方鷲見康夫(Yasuo Sumi)便在2008年於倫敦佳士得拍出破萬美元的成績;田中敦子更從起初近1.5萬美元的價格經八年後以一幅完成於1965年的《無題》突破10萬美元(落槌價1000萬日圓),而如今其個人高價排行前十更全由2015年的拍場改寫:敲響第一件的雖是東京每日拍賣行(Mainichi),香港蘇富比緊接在後,44日拍出的《93C》(1993)成交價728萬港元,位居個人高價第三,之後每個月(8月除外)捷報紛傳,交易量達30筆。且多以高於預估價二至三倍的金額易主;105日香港蘇富比的《Work P》(1970)最為猛烈,預估價23萬至35萬港元,卻用近十倍的價格212萬港元成交。

數家拍賣公司的賣力推廣,果然促成了2015年具體派的大豐收。值得一書的當然得是香港蘇富比「圓.學吉原治良珍藏」專拍的勝利——21件吉原治良的藏品共拍得逾估價四倍的2675萬港元。光是領頭羊吉原治良,便由這場拍賣起了關鍵的號召力。編號第一件《Work》(約196163,個人排行第7)預估價25萬至35萬港元,成交價236萬港元,為緊接著的拍品大大加持不少;編號3的同名作品成交價416萬港元當場再刷新紀錄,但瞬間再被稍後編號21、完成約於1960年的《Work》洗牌,成交價488萬港元,成了個人排行第三。117日,東京每日拍賣又以《無題》的落槌價6800萬日圓站上2015年個人新高。也就是說,前十有九是2015年刷新的。


回頭看齊
為適應市場發展,兩大拍賣公司承接日本當地拍賣行的推廣策略,或者說繼續深耕歐美市場對日本當代的品味走向,紛紛將苗頭攻向了過去某段歷史產物的具體派。就一般藏家的立場而言,其藝術特徵與價值不僅逐步地被建立且明朗化,相比村上隆、奈良美智和草間彌生等大師級擁有成熟市場的藝術家,還有相當投資空間的作品更抗風險,也容易入手。不同於這樣謹慎型的藏家們,則具備較大野心,即便面臨經濟下滑,反傾向多年前就具備成熟國際市場的日本藝術家。總言之,無論是前者的新日本市場,或者後者的舊日本市場,這兩極分化的勢頭在2105年的表現都稱得上有所收穫,各自燦爛,也確立了當下市場的主流地位。


(原文刊載於《典藏投資》2016,三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