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台灣戒嚴解令,經濟起飛,開啟了民主化與本土化的風潮;這時候的日本則從早期空前榮景轉至晚期以內需主導的泡沫化經濟。在此時空下,台灣攝影家阮義忠1982年與友人前往那印象中總是美好的日本,一邊走一邊拍,耗費了十幾卷底片;與此相反,日本攝影家須田一政應《太陽》雜誌之邀,來台拍攝並製作台灣電影導演專輯期間,順便隨手拍下了令其感到熟悉的台北風光。近年將攝影推廣與營銷市場經營得有聲有色的亦安畫廊負責人黃亞紀,將這兩位對所攝之地而言都屬他鄉的目光影像加以規劃為雙個展,呈現跨越時代文化的攝影關懷。

遭攝影家大辻清司評為「偏差感」的須田一政攝影,在1984年以人為主題的「台北吉祥」,以及稍晚1990年因拍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心中的台灣場景與相關部分而後剪輯出的「台北街視」,仍保留豐厚的個人語彙:使用閃光燈、主觀地脫離一般認知、略顯窺伺的對比質地,所以更能切入並提點生活的真實面貌。也成就了他多年來首次於海外展示其彩色作品的展覽。如此企圖,自然逃不過同為攝影家的阮義忠的眼睛。他說:「須田一政的攝影相當程度地服膺了日本文學的脈絡,戲劇性十足之餘,又在迂迴與直接中擺盪,是我覺得如今價值仍被低估的創作者。」進一步說,除了對準時代氛圍,亦安此番的雙個展藝術家們也聚焦了對人的觀察與關切。
(原文刊載於《典藏投資》2016,三月號)
(原文刊載於《典藏投資》2016,三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