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此,張騰遠將這回彙整了過去兩年創作的展覽,試圖定調為對於人類走向下一世代的過程與樣貌的提問:「當70億人的大腦連線成一個超級大腦,共同思考未來的各種問題,人類將在思考『我』和『我們』之間遊走,甚至『我』和『我們』的邊界會漸趨模糊,不再有我和我們的概念,成為一顆漂流在銀河中的超級大腦。」這道題問源於其對生物與科學領域的濃厚興趣,是以兩篇相關文章為依據:2014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為探索大腦結構連線結構啟動的「人類大腦聯絡圖專案(HCP)」;2016年美國國防部高等計畫署(DARPA)開發的腦機介面(brain-machine interfaces)直接透過思想控制電腦,皆預示了未來網路收發器植入大腦,透過自體網路相互連線的可能。「Post-we既是一顆漂流在銀河中的超級大腦,也是你我都將成為彼此的註解和補充。」張騰遠說。

面對這世界,人們只能擺出觀看《逃生至地球:100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方法》時的姿勢,定點不動,仰頭遠望,一切還來不及反應,眼前物便已流逝。
張騰遠以想像未來、思考當代為切入點,將人類生產的物件和虛構的使用方式結合,藉以形成真實與虛構之間相互交涉的生存方法。對他而言,每一段動畫所虛構的生存方法,就像是一個關鍵字,而關鍵字與關鍵字之間,會互相鏈結與註解,反射交錯形成人類邁向未知未來的切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